
圖片來自“123rf.com.cn”
“電商翻篇,全面擁抱新零售”是阿里巴巴2017年零售業務的主線;隨后劉強東提出京東的“無界零售”,丁磊結合網易嚴選、考拉提出“新消費”,雷軍調侃自己與馬云不約而同提出“新零售”理念并在米家踐行;這場話語權的爭奪從側面反映出“新零售”已成為“虛實一體化”新經濟的潮流。
汲取O2O在概念上眾說紛紜、模式走樣的教訓,對究竟“什么是新零售?”,阿里研究院曾做出清晰的界定:“以消費者體驗為中心的數據驅動泛零售形態”,這意味著“新零售”超越傳統零售與傳統電商的二元對立,試圖通過新技術、新能源(即大數據)來重塑零售業態的“人”、“貨”、“場”關系。
但是依然有越來越多的傳統門店關張止損,一些傳統行業的品牌老化、滯銷現象嚴重,與此同時,無人便利店、無人售貨架、新生鮮商超、自動售賣機等黑科技業態迎來資本融資的風口,這其中的巨大反差讓人反思,也創造了新零售服務商這一新興企業服務市場機會。
傳統零售業態迎來轉型機會,呼喚專業新零售服務商的出現
原先零售百貨業在電商沖擊下喪失不少自信,在消費升級的大勢下,人們正重歸線下,而電商要想更有體驗感、參與感也無法回避實體店,去年亞馬遜AmanzoGo、今年無人超市都是電商平臺主導的。
傳統零售業態的弱點是成交之前商家不可預測,用戶具有很強的隨機性;成交之時商戶不知道用戶是誰,成交之后用戶與商戶失聯了。盡管移動支付及無現金交易已經在城市普及,用戶成交交易開始變得有據可查,但商戶與用戶之間的連接依然是“弱關系”,其數據并沒有很好反饋到營銷鏈條之上。但是現在平臺商家線上流量費越來越高,而線下店流量獲客成本較低、商品所看即所得,省去了快遞的物流成本,即使做外賣O2O其配送費用也是由顧客自掏腰包。
所以說,看似緣起于電商平臺的新零售,實際上是給傳統門店、品牌商的轉型帶來“換道趕超”的機遇。當前,“新零售”的落地樣板如盒馬鮮生、每克拉美、天貓快閃等線下店,能夠用App選購菜品,在店內購買屏幕掃碼選購及自提貨物,并引入了一些中高端進口商品及網紅品牌,提升了用戶消費體驗。而他們與傳統門店最大不同是以商品、購物場景來連接人。
當然,這些增量的新零售店有著資本的支持,但整個零售業態的主力仍然是存量的泛零售業態,比如便利店、百貨店、專賣店、大型商超、購物廣場等,誰來幫助這些受電商沖擊最大的銷售渠道,誰就能真正讓新零售最終普及化。那么為他們提供整套技術、武器和方法論的支撐的業態也將成為萬億級重度垂直細分企業服務市場。
SaaS(軟件即服務)是傳統企業+互聯網被印證成功的路徑;特別很多VC已不再投資巨頭壟斷的2C項目,而轉向To B業務,一些新零售服務商表現搶眼,比如杭州企加云計算技術有限公司(企加云)獲A輪近億元融資,本輪融資由阿里巴巴集團領投,銀杏谷資本和元璟資本跟投。
那新零售服務商能否幫助更多的線下門店或品牌商成為中國版的ZARA呢?這的確是一個相當大的挑戰。
為什么說與傳統銷售SaaS軟件相比,新零售解決方案是CRM2.0
在2016年SaaS業務興起時,紛享逍客、紅圈營銷、銷售易等銷售管理SaaS軟件崛起,相對于以往的ERP系統來說能設計成用戶手機操作和體驗的App,其業務數據能夠同步到阿里云的私有云上,相當于是阿里云的PaaS(基礎設施即服務)之上提供的DaaS(數據即服務),可以說是銷售管理的1.0版。
這些消費軟件的特點是按企業客戶的需求進行定制化的軟件,但銷售又與企業的行政、人事、財務、生產等息息相關,但銷售軟件很難成為傳統企業移動辦公系統,往往容易出現業務與系統兩張皮現象。這表明,只有以新零售思想指導下SaaS才能指導企業進行轉型,而不是被動匹配企業的既有的業務流程,因而亟需規范化的新零售SaaS出現,即CRM的2.0版。
新零售的核心任務是把消費者(人)、商品(貨)及消費場景(場)全面數據化。
消費者畫像體系是新零售會員營銷的前提,有的新零售店是直接掃碼或刷臉形式打通用戶在淘寶ID的消費大數據,或是店內的AR大屏、體驗游戲額、Beacon、WiFi、攝像頭等,店外合作DMP平臺等多種渠道收集用戶及反饋用戶數據。企加云在此基礎上,還對客流進行精細化分析、引導,并根據用戶不同生命周期設計不同的營銷方案,從而提升用戶復購效率;等于把戰略咨詢的活也干了,成為企業營銷部、策劃部“智慧管家”。
新零售服務系統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式銷售工具,而是對企業及品牌商的前臺(消費者、商品、場景)、中臺(生產體系、供應鏈、市場、客服),后臺(云、App端、網站、技術、算法)等進行全盤化改造。
在很多零售賣場,實際上商品數據化在電商選品和運營階段已經相對較為成熟了,而在線下一些商超中貨物的標簽化、電子化已相對成熟;新零售SaaS與其他ERP區別是能夠通過銷售大數據能快速反饋給企業店內的SKU以及貨源供應鏈,從而為零售端構建起所謂的S2B(從平臺到商戶)以及C2B(定制生產)打下基礎。
可以說,新零售的CRM系統,與大數據精準營銷、云服務等緊密結合,新零售實際上是大數據時代(DT)和萬物互聯(IOT)時代來臨的必然產物,最終還是要能給用戶帶來購物的體驗升級。
品牌商落地新零售,必須擁有“零售大腦”中樞系統
阿里崛起邏輯是扶持中小企業為他們帶來八方來客,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如今,實體零售業的痛點如何才能快速與電商品牌一道參與競爭,怎么用技術化手段吸引、留住顧客。
此前阿里巴巴在B端的SaaS軟件主要是服務線上賣家的阿里媽媽;而在新零售背景之下,在B端要服務對象除了線上往線下轉的淘寶賣家外,更主要的是實體門店如何享受到電商渠道擁抱線下、自身業務新零售化的紅利;因而構建起一個服務商家新型SaaS系統正當其時。
要想搭建起一個新零售SaaS云服務系統需要涉及不同商品、不同品類、不同行業的2B業務,需要新零售服務商同時具備電商運營和線下零售經驗,并把業務邏輯固化系統之中,并擁有大數據、云服務等領域技術支撐。
從企加云的新零售解決方案體系中,“前端”有門店、媒體、電商、廣告等渠道;“中臺”構建起了會員、營銷、服務、商品、訂單等中心;后臺則需要引入第三方IaaS(基礎設施即服務)和企業服務軟件,以此幫助零售業務數據化,這些模塊搭建本身就是一個系統工程。
其中最重要的是數據中臺的“零售大腦”為前端的“智慧門店”提供決策指導。“零售大腦”與其他AI(人工智能)應用一樣,需要在各個行業數據場景之中不斷進行深度學習,并在算力、算法上能充分處理大數據,才會越來越懂業務流程,越來越洞察用戶需求;這也是零售服務商核心競爭優勢,通過“零售大腦”讓“人、貨、場”數據化、智能化。
